您的位置 > 首 页 >  中医特色  >  健康讲堂  > 正文
秋季养生重在收敛、养肺、滋阴
信息来源:本站 点击数:1550 更新时间:2022-10-08

秋季阳气渐退,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平和收敛。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渐变慢,故养生宜收不宜散,否则容易伤及阳气、累及肺脏,无法为冬藏提供富足的身体能量。秋季养生重在收敛、养肺、滋阴。我们要人为的有意识地顺应天地的变化来收敛自己的精气神,调整我们的身心和生活节奏,为即将来到的冬藏做一个准备和铺垫。

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收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离不开“秋收”这一原则。

肺与秋气相应,秋天万物凋零,会引起人们心中的悲伤,凄凉之感,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严重时还会产生抑郁情绪。同时,五志归属五脏,肺在志为忧(悲),因此秋天易生悲伤之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中的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能够使人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相对较多。虽然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秋天易悲,但是我们仍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心态。在生活中可以自行按揉膻中穴以宽胸理气,也可以双手沿肋骨反复摩擦以舒畅情志。《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说明收敛神气,平和从容,减少精气的耗散,使神气内收,恬静虚淡,不耗神伤气,就能补养肺气,减少秋冬季节肺系疾病。

秋季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黄帝内经中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应该开始早卧早起,早卧顺应阳气收敛之势,避免熬夜,以免阴血耗伤,津液不足,燥邪伤身。早起有利于激发人体阳气,使肺气得以舒展,有利于改善肺功能。不要久卧在床,容易耗损自身气机。

秋天天气时有变化,因此不可穿着过于单薄,要防止感冒。但身体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尝试秋冻,让机体增强对气候转凉的适应能力。但是对于平素体虚易感冒及阳虚人群,应根据自身体感温度适当添加衣物,不可盲目追求“秋冻”。

秋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通应,秋天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但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干燥之气也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证,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姜葱等物不宜食用过多,可以适量食用酸味果蔬。秋天五色为白,很多白色的当令食物都适合秋天食用,如秋梨、银耳、山药等,可以很好地保护肺脏功能。

秋季阳气收敛,人体免疫力下降,好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坚持锻炼,可以调养肺气增强免疫力。秋天人体正处在收敛内养时期,所以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五禽戏、六字诀、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慢跑及各种球类运动。其中中医五禽戏通过肢体锻炼,促进气血通畅、保养脏腑。“鸟戏”主肺,应和秋季。人体直立时模拟鸟儿水平展开双臂,上举过顶、下落平肩,配合单膝90度交替上抬(建议“四八”拍节奏),可补肺气、宽胸膈,增强血氧交换。但立秋后早晚温度较低,老年人或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此时节,要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注意防寒。

秋季养生的要点在于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阴令也,燥邪为患,易伤阴,阴虚则火旺,此时容易发生肝火或肺火,如大便燥结、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故秋天养生的要点在于养阴去燥。

秋季气候偏于干燥寒冷,极易损伤肺阴,从而产生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应多饮温开水,还可选择养阴润燥的豆浆、牛奶、淡茶等,但要避免烈酒、浓咖啡、浓茶等“厚味”之水。另外,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将空气调节到适宜的湿度,避免身体水分流失加快,也有利于呼吸道的防护。

从气候特点来讲,秋冬性燥,易造成津液不足,所以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品,如芝麻、核桃、百合、银耳、山药、莲藕、木耳菜、南瓜、糯米、蜂蜜、芋头、芡实、燕窝、菱角、柿子、柚子、橘子、梨、苹果等。为了防止秋燥症状加重,立秋过后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吃烧烤。因为辛辣食物易生内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总之,秋季养生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黄帝内经说“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因此我们要顺应秋气收敛身体机能的法则,不要违背养生原则,不然就容易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封藏之力不足,身体会进一步虚弱。

分享到:
健康咨询:0535-3109613  院办公室:3109601 地址: 山东烟台海阳市文山街9号(新元广场北)
Copyright 2019 www.hyzyy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阳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1:鲁ICP备13021677号-1 海阳市中医医院